时间: 2025-05-01 06:1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15:59
词汇“牵漫”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可能是由两个字“牵”和“漫”组合而成的一个非正式或创新的表达。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将这两个字组合起来,“牵漫”可能意味着广泛地引导或联系,或者随意地拉扯。
由于“牵漫”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来表达一种随意而广泛的联系或影响。
由于“牵漫”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明确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现代语言创新的结果。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牵漫”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广泛的影响或联系,尤其是在强调多元和跨界交流的语境中。
这个词可能给人一种开放和自由的感觉,因为它结合了“牵”的引导性和“漫”的无边界性。
由于“牵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某些创意写作或表达中,可以使用这个词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新颖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笔触牵漫了纸张,每一行字都跳跃着生命的火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的草原,一条小路牵漫其中,连接着远方的山脉。
由于“牵漫”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牵漫”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它的使用可能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创造性和语境的需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可以作为一个创新的工具,增加语言的多样性和表达的深度。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漫】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同本义。
【引证】
《三国志·吴主传》-诸山崩,鸿水溢。 、 《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 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组词】
漫溢、 漫口、 水漫金山;漫溃、 漫泄、 漫流、 漫然、 漫滋、 漫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