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3:42
词汇“牵滞”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组合,“牵”通常意味着牵引、引导,而“滞”则意味着停滞、不流畅。将这两个字组合起来,我们可以推测“牵滞”可能指的是某种形式的牵引或引导导致了停滞或不流畅的状态。
由于“牵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人物关系或情节发展因某种原因而停滞不前。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因为它缺乏明确的定义和普遍的认知。
由于“牵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不明确。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下的描述。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牵滞”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些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中的停滞状态,尤其是在描述经济发展、人际关系或项目管理等方面。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不顺畅或停滞的状态。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挫折、困难或阻碍。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描述某个项目或计划因为外部因素(如资金、政策等)或内部因素(如团队合作、决策等)而停滞不前时使用这个词汇。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牵滞”用作比喻,来形容人物情感的纠结或故事情节的停滞。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被绳索牵绊的物体,无法自由移动;结合音乐,可以是一段节奏缓慢、沉重的旋律,表达一种停滞不前的感觉。
由于“牵滞”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明确。
“牵滞”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特定停滞状态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然而,由于其使用范围有限,它在日常交流中可能不会经常被用到。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滞】
(形声。从水,带声。本义:水流不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滞,凝也。 、 《周礼·廛人》-凡珍异之有滞者。 、 《楚辞·涉江》-淹回水而凝滞。 、 《淮南子·时则训》-流而不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