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5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56:32
扑鼻: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气味直接冲向鼻子,形容气味浓烈且直接。基本含义是指某种气味非常强烈,以至于一接近就能立刻感受到。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扑鼻”常用来形容花香、食物的香味或是某些特殊气味的强烈感受,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感官体验。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扑鼻”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强烈的气味,如香水、烟味等。 专业领域:在食品、香水等行业,“扑鼻”用于描述产品的香气特性,强调其香味的强烈和直接。
同义词:
反义词:
“扑鼻”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构成简单直观,由“扑”和“鼻”两个字组成,形象地描述了气味的直接感受。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和语境也逐渐扩大。
在**文化中,气味常常与情感和记忆联系在一起。例如,某种特定的花香可能会唤起人们对故乡的记忆。因此,“扑鼻”这个词汇在描述这些情感和记忆时,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
“扑鼻”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强烈的感官体验,让人联想到新鲜、活力或是某种强烈的情感。例如,新鲜出炉的面包的香味扑鼻,可能会让人感到温馨和满足。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使用“扑鼻”来形容那些突然间就能感受到的强烈气味,如刚打开一瓶新香水的瞬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桃花扑鼻,岁月静好,心随花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片盛开的桃花林,春风吹过,花瓣轻轻飘落,空气中弥漫着扑鼻的桃花香。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afting”或“permeating”,虽然都能描述气味的扩散,但“扑鼻”更强调气味的直接和强烈。
“扑鼻”这个词汇在描述强烈气味时非常生动和形象,它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也丰富了我们的感官体验。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使我们的描述更加生动和具体。
1.
【扑】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击,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扑,挨也。 、 《广雅》-扑,击也。 、 《通俗文》-连杖曰扑。 、 《淮南子·说林》-荫不祥之木为雷电所扑。 、 《史记·刺客列传》-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即扑杀汝。
【组词】
扑掌、 扑作教刑、 扑刑、 扑抶、 扑责、 扑枣
2.
【鼻】
(会意。从自,从畀(bì),“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引证】
《说文》-鼻,主臭者也。 、 《老子》-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 、 《白虎通》-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 、 《易·噬》。虞注:“艮为鼻。”-肤灭鼻。 、 《荀子·荣辱》-鼻辨芬芳腥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