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1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15:49
词汇“承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承籍”的字面意思是指继承或承袭某种身份、地位或资格。其中,“承”意味着接受、继承,“籍”则指身份、资格或记录。
由于“承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承籍”来描述某人继承家族的地位或官职。
“承籍”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对家族地位和官职传承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继承”等词汇。
在古代**,家族地位和官职的传承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因此“承籍”这样的词汇在当时具有实际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基于家族的传承方式逐渐被个人能力和公平竞争所取代。
对于“承籍”这个词汇,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封建制度和家族观念,带来一种历史感和传统感。
在现代社会,“承籍”这个词汇的应用场景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历史研究或家族史的编纂中会用到。
在创作中,可以将“承籍”用于描述一个现代故事中的人物继承了某种古老的家族传统或秘密。
由于“承籍”涉及的是较为抽象的概念,可能难以直接产生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继承身份或地位的概念,但由于“承籍”在汉语中的特殊性,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
“承籍”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种传承方式。对于语言学*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
1.
【承】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组词】
承印、 承萼、 承盘
继承。
【引证】
《楚辞·招魂》。注:“续也。”-朱明未承夜兮。 、 《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组词】
承袭、 承家、 承授
2.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