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1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15:50
“承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用筐子来承载或接受物品。在古代,筐子是一种常见的容器,用于装载各种物品,如粮食、蔬菜等。因此,“承筐”可以理解为用筐子来接收或承载东西的动作或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承筐”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朴素、自然的场景,如农夫用筐子装载收获的果实。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如描述传统农耕生活时,仍可能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考古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古代的农耕工具或方法。
“承筐”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筐子作为一种古老的容器,其使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筐子的使用逐渐减少,但“承筐”这个词汇仍然保留在汉语中,用于描述特定的动作或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筐子是农耕文明的一个象征,代表着勤劳和朴素的生活方式。因此,“承筐”这个词汇也承载着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和尊重。
“承筐”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朴实、自然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田园风光和简单的生活。它唤起了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在现代生活中,“承筐”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传统活动或场景时,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例如,在描述乡村集市或农耕体验时,可以使用这个词汇来增加描述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晨曦微露,农夫承筐, 金黄的麦穗,满载希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农夫在田间用筐子装载粮食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和满足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麦田的声音,或是筐子与地面摩擦的沙沙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承筐”的词汇,但类似的动作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如英语中的“carrying a basket”。
“承筐”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是汉语中一个有趣且富有深意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承】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组词】
承印、 承萼、 承盘
继承。
【引证】
《楚辞·招魂》。注:“续也。”-朱明未承夜兮。 、 《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组词】
承袭、 承家、 承授
2.
【筐】
(形声。从竹,匡声。本义:筐子,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同本义。后亦用柳条或荆条等编成。
【引证】
《诗·召南·采筥筥》。注:方曰筐,圆曰筥-维筐及筥。 、 《诗·周颂·良耜》-载筐及筥。 、 《左传·隐公三年》-錡釜之器。 、 《淮南子·时则》。注:“员底曰筥。”-具扑曲筥筐。 、 《荀子·荣辱》-约者有筐箧之藏。 、 《国语·楚语》-糗一筐。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背筐,手长鑱。
【组词】
筐篚、 筐簏、 筐笼、 筐箩、 筐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