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5:51
布隆迪(Burundi)是一个位于非洲东部的内陆国家,北接卢旺达,东、南邻坦桑尼亚,西界刚果民主共和国。布隆迪的首都是基特加,官方语言为基隆迪语和法语。
在文学作品中,布隆迪可能被用作背景设定,描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历史**。在口语交流中,提及布隆迪可能涉及其政治局势、经济发展或旅游资源。在专业领域,如国际关系、地理学和人类学,布隆迪的研究可能聚焦于其社会结构、政治动态和经济发展。
布隆迪一词来源于其主要民族之一的图西族(Tutsi)和胡图族(Hutu),以及其官方语言基隆迪语。布隆迪在历史上曾是德国和比利时的殖民地,19*2年独立。
布隆迪的文化深受其多民族和多语言背景的影响。图西族和胡图族之间的历史冲突对该国的社会和政治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布隆迪的传统音乐和舞蹈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及布隆迪,可能会联想到其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近年来的政治动荡。这种复杂的情感可能包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以及对社会动荡的担忧。
个人可能在与国际友人的交流中了解到布隆迪的文化和历史,或在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时对布隆迪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诗歌中,布隆迪可以被描绘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挑战的地方:
在布隆迪的群山间, 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古老的旋律, 在风中轻轻吟唱。
布隆迪的图片可能展示其壮丽的山脉、丰富的植被和多彩的民族服饰。音乐方面,布隆迪的传统鼓乐和舞蹈节奏可能带来强烈的听觉体验。
在不同语言中,布隆迪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作为一个国家的基本概念是相同的。例如,在法语中,布隆迪被称为“Burundi”,在英语中也是“Burundi”。
布隆迪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个地理实体,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意义。在学*语言和了解世界的过程中,布隆迪这一词汇提供了对非洲大陆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深入洞察。
1.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
2.
【隆】
(形声。从生,降省声。本义:高)。
丰大;高。
【引证】
《说文》-隆,丰大也。 、 《尔雅·释山》。注:“山中央高。”-宛中隆。 、 《战国策·齐策一》-虽隆薛之城。 、 《史记·高祖纪》-隆准而龙颜。 、 《吕氏春秋·秋期贤》-段干木之隆。 、 《淮南子·泛论》-降冲以攻。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德隆望尊。
【组词】
隆穷、 隆颓、 隆岳、 隆恩
3.
【迪】
开导。
【引证】
《说文》。按,谓导也。-迪,道也。 、 《诗·大雅·桑柔》-弗求弗迪。 、 《书·太甲上》-启迪后人。
遵循。
【引证】
扬雄《法言》-为国不迪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