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2:21
布道:原指活动中,传教士或牧师向信徒宣讲教义、圣经故事或道德规范的行为。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布道也可以指任何形式的公开演讲或传播某种理念、观点或信息的活动。
布道一词源自拉丁语“praedicare”,意为“宣布”或“宣告”。在中世纪的欧洲,布道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和全球化,布道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在**文化中,布道是传递信仰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在社会层面,布道有时也被用来指代政治领袖或社会活动家的公开演讲,传播他们的理念和政策。
布道可能让人联想到庄严的教堂、神圣的氛围和深刻的道德教导。对于非信徒来说,布道可能带来一种对**仪式的好奇或对冗长演讲的不耐烦。
在个人生活中,布道可能与参加**仪式或听讲座的经历相关。例如,一个人可能回忆起童年时跟随家人去教堂听布道的情景。
在诗歌中,布道可以被用来象征性地表达对某种理念的坚持和传播:
在晨曦的光辉中,我布道希望, 用言语的种子,播撒在心田的土壤。
布道可能让人联想到教堂的尖顶、彩绘玻璃和牧师的声音。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教堂内部,牧师站在讲坛上的画作。听觉上,可能是悠扬的管风琴声和牧师深沉的嗓音。
在不同文化中,布道的形式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教的布道与的讲经、伊斯兰教的讲道(Khutbah)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区别。
布道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在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语境中扮演着角色。了解布道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布道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各种形式的宣讲和传播活动,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准确性。
1.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