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0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03:29
晓鼓:字面意思是指清晨时分敲响的鼓声。基本含义是指在黎明时分,为了唤醒人们或宣告新的一天开始而敲击的鼓声。
晓鼓一词源于古代,当时城市中设有专门的鼓楼,用于报时和宣告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晓鼓逐渐成为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的一个象征性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晓鼓与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紧密相关。它不仅是古代城市管理的一部分,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见意象,反映了古人对时间的敏感和对生活节奏的把握。
晓鼓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清新和振奋的。它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能够激发人们对新一天的期待和活力。
在日常生活中,晓鼓的概念可以用来比喻任何新的开始或提醒,例如,一个新的项目的启动,或是一个重要会议的提醒。
在诗歌中,晓鼓可以被用来描绘清晨的宁静与生机:
晓鼓声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晨光初照,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晓鼓的视觉联想可能是古代鼓楼的景象,或是清晨阳光下的鼓声回荡。听觉联想则是清晨的鼓声,清脆而有力。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象征可能包括教堂的钟声(如西方文化中的晨钟),它们也用来标志新的一天的开始。
晓鼓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古代的时间管理和城市生活的历史,也成为了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的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它提醒我们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激发我们对新开始的期待和活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晓鼓的使用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选择,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多样性。
1.
【晓】
(象形。从日,尧声。本义:天明)。
同本义。今专指天刚亮。
【引证】
《说文》-晓,明也。 、 《淮南子·俶真》-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 唐·白居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 、 唐·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 、 《资治通鉴·唐纪》-晓当尽戮之。 、 唐·杜牧《阿房宫赋》-梳晓鬟也。 、 宋·柳永《雨霖铃》-晓风残月。
【组词】
破晓、 拂晓、 晓雾;晓舌、 晓暝、 晓行;晓鸡初啼;晓星;晓岚;鸡鸣报晓;晓夕、 晓天,晓色、 晓月,晓魄
2.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