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3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39:16
词汇“信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信圭”的分析:
“信圭”一词在字面上由“信”和“圭”两个字组成。其中,“信”通常指信任、信用或信息,而“圭”在古代**是一种玉制的礼器,也指一种测量工具,象征着标准和规范。因此,“信圭”可能指的是一种基于信任的标准或规范。
由于“信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指的是一种基于信任的度量标准或仪式用具。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被使用。
由于“信圭”的使用非常有限,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如果强行创造例句,可能会是这样的:
同义词:信任、诚信、标准 反义词:怀疑、欺诈、不规范
“信圭”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礼仪和度量工具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已经从日常语言中消失,只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或文化研究中被提及。
在古代**文化中,玉器象征着高贵和纯洁,而“信”则与道德和行为准则相关。因此,“信圭”可能在古代社会中代表着一种高尚的道德标准。
由于“信圭”与古代礼仪和道德标准相关,它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庄重和神圣的情感反应。联想可能包括古代的宫廷仪式和道德规范。
由于“信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创作中,可以将“信圭”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代表信任和标准,例如在历史小说或诗歌中。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玉器和宫廷仪式。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钟声或礼乐。
由于“信圭”是一个非常特定的中文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信圭”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意义和使用都非常有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可能不是一个重要的词汇,但在研究古代文化和礼仪时,它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总的来说,对于现代汉语使用者来说,了解“信圭”可能更多是出于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圭】
(会意。“从重土”。本义: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又作珪)。
同本义。
【引证】
《白虎通》-瑞贽珪者兑上。 、 《庄子·马蹄》。李注:“锐上方下曰珪。”-孰为珪璋。 、 《周礼·大宗伯》。注:“圭锐象春物初生。”-以青圭礼东方。 、 《左传·哀公十四年》。注:“守邑符信。”-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 、 《汉书·郊祀志上》-圭币(帛)俎豆(均为祭器)。
【组词】
圭瑞、 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