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0:02
“信听”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信”和“听”。字面意思是指相信并倾听。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对某人或某事的信任,并且愿意倾听对方的意见或建议。
在不同的语境下,“信听”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信听”作为一个复合词,其词源可以追溯到汉语的基本词汇“信”和“听”。在古代汉语中,“信”意味着信任或信仰,而“听”意味着倾听或听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信听”这个词汇,用来描述一种信任并倾听的态度。
在文化中,信任和倾听被视为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在儒家思想中,尊重长辈和信任他人的意见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信听”这个词汇在社会中具有积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信听”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温暖的。它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尊重,以及在困难时刻愿意倾听和支持对方的美好品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朋友,他对我的建议总是信听不疑,这让我感到非常受尊重和感激。这种信任和倾听的关系使我们的友谊更加牢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信听”:
在信任的海洋中,
我们倾听彼此的心跳,
信听,是心灵的桥梁,
连接着每一个灵魂的港湾。
“信听”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温暖的阳光和宁静的海滩,以及轻柔的海浪声。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增强了“信听”这个词汇带来的积极情感。
在英语中,“信听”可以对应为“trust and listen”。虽然这个表达在英语中不如在汉语中作为一个单独的词汇使用,但其含义在不同文化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信听”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无论是在文学、口语还是专业领域,“信听”都代表着一种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方式。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信听”这个词汇将有助于我更好地与他人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关系。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