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0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09:00
寂寂无闻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寂静无声,无人知晓”。它形容一个人或事物默默无闻,不为人所知,没有名声或影响力。
“寂寂无闻”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
在**文化中,“寂寂无闻”常常与谦逊、内敛的美德相联系,也反映了社会对默默奉献者的尊重。
这个词给我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联想到那些默默付出却未被认可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教学严谨,但从不追求名利,可以说是寂寂无闻,但他的影响深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寂寂无闻的角落,一朵小花静静绽放,不为世人所知,却自有一份美丽。”
想象一个安静的图书馆,书架上摆满了书,但很少有人来访,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寂寂无闻”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sung hero”或“unknown”,但这些词汇的情感色彩和用法与“寂寂无闻”有所不同。
“寂寂无闻”这个词汇深刻地描绘了一种状态,它不仅仅是描述,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深度。
虽与予居不远,几年来寂寂无闻。
许多人过去有大学问,在社会上有地位,今日却~。
1.
【寂】
(形声。从宀(mián),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寂,无人声。 、 《四子讲德论》-寂寥宇宙。 、 《老子》-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 《易·系辞上》-寂然不动。 、 柳宗元《永州八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满坐寂然。 、 明·魏学洢《核舟记》-人视端容寂。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俄而寂然。
【组词】
寂寂悄悄、 寂密、 寂天寞地
2.
【寂】
(形声。从宀(mián),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寂,无人声。 、 《四子讲德论》-寂寥宇宙。 、 《老子》-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 《易·系辞上》-寂然不动。 、 柳宗元《永州八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满坐寂然。 、 明·魏学洢《核舟记》-人视端容寂。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俄而寂然。
【组词】
寂寂悄悄、 寂密、 寂天寞地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闻,知声也。 、 《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 、 《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后汉书·列女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屏障中。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组词】
闻声不食、 闻所不闻、 闻风响应、 闻雷失箸、 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