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8:55
“清逸”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清”和“逸”两个字组成。其中,“清”通常指清澈、纯净、清新,而“逸”则指超脱、自由、不拘束。结合起来,“清逸”形容一种清新脱俗、自由自在的状态或气质,常用来描述人的风度、艺术作品的风格或自然景物的特质。
在文学中,“清逸”常用来形容诗人的风格或作品的意境,如“清逸的诗风”、“清逸的山水画”。在口语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气质或行为,如“他举止清逸,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在专业领域,如艺术评论中,“清逸”可以用来评价艺术家的创作风格或作品的审美特征。
同义词:
反义词:
“清逸”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清”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意为清澈、纯净;“逸”字则较晚出现,意为逃逸、超脱。随着语言的发展,“清逸”逐渐被用来形容一种高雅、自由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清逸”常与文人墨客、隐士高人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在现代社会,这种词汇仍然被用来形容那些追求简单、自然、不拘小节的生活方式。
“清逸”这个词给人一种清新、宁静、超脱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山间的清风、溪边的竹林、或是古代文人的书房。它唤起一种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书法家,他的作品风格清逸,每一笔都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由的精神。这种风格不仅让人赏心悦目,也激发了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清逸”:
清逸如山间晨雾, 飘渺间透出几许灵动。 笔下山水,心上云烟, 一抹清逸,醉了人间。
视觉上,“清逸”让人联想到一幅山水画,画面中山水相映,清新脱俗。听觉上,可以是一首古筝曲,旋律悠扬,仿佛山间清风拂面。
在英语中,“清逸”可以对应为“elegant”或“graceful”,但这些词汇更侧重于优雅和优美,而“清逸”则更强调清新和超脱。
通过对“清逸”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所蕴含的清新、自由和超脱的意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让我的语言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逸】
(会意。从辵(chuò)兔。兔子善于奔逃。本义:逃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 、 《左传·桓公八年》。注:“逸,逃也。”-随侯逸。 、 《国语·晋语五》。注:“逸,奔也。”-马逸不能止。 、 《国语·郑语》。注:“逸,亡也。”-取之以逸逃于褒。 、 《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 、 《北史》-见一赤兔,每搏辄逸。
【组词】
逸犯、 逸亡、 逸窜、 逸盗、 逸禽、 逸马、 逸匪、 逸飞、 逸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