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6:36
断定:指经过思考或根据某些证据,确定某事物的情况或性质,做出明确的结论。
断定一词源于汉语,由“断”和“定”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断”有判断、决断之意,“定”则表示确定、稳定。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断定”,表示经过思考后的明确判断。
在中华文化中,断定常与决策、判断相关联,体现了一种果断和理性的态度。在社会交往中,断定也常用于表达个人的自信和权威。
断定一词给人以坚定、明确的感觉,常与自信、果断等正面情感相关联。在表达时,使用断定可以增强语句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断定来表达对某个决定的信心,例如在团队讨论中,我断定某个方案是最优选择,这帮助团队迅速达成共识。
诗歌:
星辰断定夜的深邃,
月光断定海的宁静。
我断定,你的笑容,
是我心中永恒的风景。
视觉联想:断定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官敲下法槌的场景,象征着权威和决断。 听觉联想:断定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上的宣判声,给人一种庄重和正式的感觉。
在英语中,“断定”可以对应为“conclude”或“determine”,在不同文化中,这些词汇都体现了经过思考后的明确判断。
断定是一个在多种语境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也反映了文化和社会对决策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灵活运用断定,可以增强表达的清晰度和说服力。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