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6:48
“天崩地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天空崩裂,大地塌陷。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灾难性的巨大变化或极端的动荡局面,通常指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文学作品中,“天崩地塌”常用来形容战争、地震等灾难性**,如“战争爆发,整个国家如同天崩地塌一般”。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夸张地描述任何突然且剧烈的变化,如“听到这个消息,我感觉天崩地塌”。在专业领域,如地质学或气象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极端的自然现象。
同义词:天塌地陷、天翻地覆、山崩地裂
反义词:风平浪静、安然无恙
“天崩地塌”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自然灾害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社会和心理层面,用来形容任何极端的变动或灾难。
在**文化中,“天崩地塌”常与天命、灾难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对自然和社会秩序的敬畏。在社会动荡时期,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国家的危机。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强烈的恐惧和不安感,联想到灾难和毁灭。它提醒人们自然和社会的脆弱性,激发对安全和稳定的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突然且剧烈的变动,如失业、分手等,表达对这些**的震惊和无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天崩地塌,星辰陨落,人间一片混乱,唯有爱,如星光,照亮黑暗。”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地震后的废墟,或者战争后的城市废墟。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地震的轰鸣声或战争的爆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sky is falling”或“the world is collapsing”,都用来形容极端的危机或灾难。
“天崩地塌”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自然和社会的灾难,也反映了人类对这些灾难的恐惧和无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够生动地传达极端变动的情感和影响。
忽听得轰的一声,犹如~一般。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崩】
(形声。从山,朋声。本义:山倒塌)。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梁山崩。
【组词】
山崩地裂
3.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4.
【塌】
因凹陷而倒塌。
【引证】
《广雅》-塌,堕也。 、 吴士玉《玉带生歌奉和漫堂先生》-天崩地塌壮士死。 、 杜甫《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忽忆雨时秋井塌。
【组词】
塌岸、 房子塌了;倒塌、 塌翼
精神委顿 。
【引证】
陈琳《讨曹操檄文》-皆垂头塌翼,莫所凭恃。
【组词】
塌拉、 塌飒、 塌趿、 塌然、 塌塌撒撒、 塌翼、 塌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