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2:25
“爽烈”是一个汉语词汇,由“爽”和“烈”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既清爽又强烈,通常用来形容某种感觉或性质既清新舒适又强烈有力。
在文学作品中,“爽烈”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清新与壮丽,如“爽烈的风”、“爽烈的阳光”。在口语中,可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直接而强烈,如“他的回答很爽烈”。在专业领域,如酒类评价中,可以形容酒的口感既清爽又强烈。
“爽”字古汉语中已有清爽之意,而“烈”字则有强烈、猛烈之意。两者结合,形成了“爽烈”这一词汇,用以形容既清爽又强烈的性质或感觉。
在**文化中,“爽烈”常被用来形容自然景观或人的性格,体现了一种对自然和人性中直接而强烈一面的欣赏。
“爽烈”一词给人以清新、直接、有力的感觉,常让人联想到清晨的凉风、烈日下的阳光或是直率的言辞。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爽烈”来形容一次徒步旅行中遇到的清新山风,那种感觉既清爽又强烈,让人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爽烈的风,吹散了心中的阴霾,带来了希望的光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开阔的草原,风吹过带来爽烈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明快、旋律强烈的音乐,增强“爽烈”的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refreshingly strong”或“brisk and intens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爽烈”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准确地传达既清新又强烈的感受。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1.
【爽】
(会意。甲骨文字形,像人左右腋下有火,表示明亮(从于省吾说)。本义:明亮;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爽,明也。 、 《书·牧誓》-时甲子昧爽。 、 《书·大诰》-爽邦由哲。 、 《左传·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 、 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风泽清旷,气爽节和。
【组词】
神清目爽;爽旦、 爽别、 爽拔、 爽明、 爽曙、 爽豁
2.
【烈】
(形声。从火,列声。“火”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本义:火势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烈,火猛也。 、 《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 、 《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资治通鉴》-火烈风猛。
【组词】
烈烧、 烈燧、 烈烈、 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