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3:3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3:35:54
大愚不灵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极大的愚蠢,不灵活”。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极其愚蠢,缺乏智慧和灵活性,无法适应变化或解决问题。
在文学作品中,大愚不灵 常用来讽刺或批评那些固执己见、不愿改变的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决策显得非常愚蠢。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教育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某些认知障碍或学*障碍的表现。
大愚不灵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愚蠢和缺乏灵活性的负面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极端愚蠢行为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智慧和灵活性被视为重要的品质。因此,大愚不灵* 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中常用来批评那些缺乏这些品质的人。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用来警示人们不要固步自封,要不断学和适应新事物。
大愚不灵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固执、无知和无法适应变化的形象。它可能让人感到沮丧或无奈,因为这种状态往往难以改变。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决策显得大愚不灵的人。例如,一个朋友在投资时固执己见,不听任何建议,最终导致损失。这让我意识到,保持开放和灵活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大愚不灵者,固守旧时光,
不见新日升,只叹夜漫长。
智慧如流水,灵活似风扬,
若能随变化,何惧路茫茫。
大愚不灵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固执的老人,坐在昏暗的房间里,拒绝接受新事物。在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沉闷的钟声,象征着停滞不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tubbornly foolish" 或 "inflexibly stupid",虽然这些表达没有形成固定的成语,但传达的意思与 大愚不灵 相似。
大愚不灵 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愚蠢和缺乏灵活性的负面评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他人的评价,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和灵活的心态,不断学和适应新事物。
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愚】
(会意。从心,从禺(yù)。从心,与性情有关。禺,猴属,兽之愚者。本义:愚蠢,愚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愚,戆也。 、 《周礼·司刺》-三赦,曰惷愚。 、 《诗·大雅·抑》-靡哲不愚。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灵】
(形声。从巫,靈(líng)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引证】
《说文》-灵,灵巫也。以玉事神。 、 《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 、 《楚辞·云中君》-灵连踡兮既留。 、 屈原《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胶。
【组词】
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