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2:07
“杞宋无征”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字面意思是杞国和宋国的历史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基本含义是指某些事情缺乏可靠的证据或记载,无法验证其真实性。
在文学作品中,“杞宋无征”常用来形容某些传说或历史**缺乏确凿的证据,难以考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件事情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这个成语用于强调证据的重要性。
同义词:无稽之谈、空穴来风、捕风捉影 反义词:铁证如山、确凿无疑、不容置疑
“杞宋无征”源自《左传》,杞国和宋国是春秋时期的两个国家。成语的形成反映了古代对历史真实性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语境中,强调证据的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历史记载被视为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因此,“杞宋无征”这个成语体现了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和对证据的重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也常用于批评那些缺乏证据支持的言论或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严谨和理性的感觉,它提醒我们在接受信息时要注重证据和事实。在情感上,它可能引起人们对历史真实性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杞宋无征”来质疑一些未经证实的传闻,强调在做出判断前需要有确凿的证据。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历史长河中,杞宋无征事,
传说飘渺间,真相难寻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些古代文献的残片,暗示着历史的缺失和不确定性。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如古琴曲,营造一种古朴和深沉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rsay”或“unsubstantiated claim”,但这些表达没有“杞宋无征”那种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深度。
“杞宋无征”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对历史和证据重要性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注重事实和证据,避免轻信未经证实的信息。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1.
【杞】
(形声。从木,己声。本义:木名,枸杞)。
同本义。茄科,落叶小灌木。浆果卵圆形,红色。果实、根皮(地骨皮)可入药。
【引证】
《说文》-杞,枸杞也。 、 《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杞。 、 《左传·昭公十二年》-我有圃生之杞乎。 、 唐·杜甫《兵车行》-千村万落生荆杞。
【组词】
杞狗、 杞楠
2.
【宋】
(会意。从宀(mián),从木。表示房屋周围有树木。本义:定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此义未见经传,名子者不以国,而鲁定公名宋,则必取其本义也。”-宋,居也。 、 《左传·宣公四年》-郑公子宋字子公。
周代诸侯国名。
【引证】
《三国演义》-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 、 《墨子·公输》-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