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7 21:4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7 21:44:12
词汇“杞妇”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杞妇”字面意思指的是杞国的妇女。杞国是**古代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杞县一带。因此,“杞妇”可以泛指杞国的女性居民。
由于“杞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偶尔提及杞国的历史或人物,但这种情况也非常罕见。
由于“杞妇”的使用场景非常有限,以下示例句子可能更多是想象性的:
同义词:古代妇女、古代女性 反义词:现代女性、当代妇女
“杞妇”的词源直接来源于杞国和“妇”字,表示杞国的妇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因此没有明显的演变过程。
在古代**,杞国虽然是一个小国,但在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提及“杞妇”可能与对古代历史或文化的研究有关,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个词汇几乎没有实际应用。
由于“杞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对于历史爱好者或学者来说,提及“杞妇”可能会唤起对古代历史的好奇或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杞妇”这个词汇。它更多出现在学术研究或历史讨论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杞妇”作为一个历史背景元素,融入到故事或诗歌中,以增加作品的历史感或文化深度。
由于“杞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在创作中,可以通过描绘古代杞国的场景或音乐来增强这个词汇的感官体验。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杞妇”的词汇,因为它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关。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需要解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含义。
“杞妇”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历史或文化时,它可能成为一个有趣的参考点。对于语言学*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全面地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
1.
【杞】
(形声。从木,己声。本义:木名,枸杞)。
同本义。茄科,落叶小灌木。浆果卵圆形,红色。果实、根皮(地骨皮)可入药。
【引证】
《说文》-杞,枸杞也。 、 《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杞。 、 《左传·昭公十二年》-我有圃生之杞乎。 、 唐·杜甫《兵车行》-千村万落生荆杞。
【组词】
杞狗、 杞楠
2.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