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2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22:26
“狐裘裨茸”是一个汉语成语,由“狐裘”和“裨茸”两个词组成。其中,“狐裘”指的是用狐狸皮制成的外套,通常指贵重的皮草;“裨茸”则形容皮毛蓬松、柔软的样子。整个成语形容的是一件非常豪华、柔软且昂贵的狐狸皮外套。
在文学作品中,“狐裘裨茸”常用来形容贵族或富人的奢华生活,或者用来比喻某些物品的高贵和珍贵。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高档服饰或奢侈品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时尚、皮草行业,这个词汇可能会有更具体的应用。
“狐裘裨茸”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狐狸皮草的描述。在古代,狐狸皮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材料,常用于制作贵族的服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一切珍贵和奢华的事物。
在**传统文化中,狐狸皮草象征着财富和地位。因此,“狐裘裨茸”这个成语在描述社会地位高的人或物品时非常贴切。在现代社会,由于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使用狐狸皮草的行为受到了一定的批评和限制。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奢华、高贵和温暖。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冬日的温暖、贵族的生活或是珍贵的礼物。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高档商品或奢侈品时,可以用来增加描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冬日寒风凛冽时,狐裘裨茸暖如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件华丽的狐狸皮大衣,柔软的毛皮在灯光下闪耀着光泽。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冬日里火炉的噼啪声,或是贵族宴会上的轻柔音乐。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成语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会用“fur coat”来形容类似的奢华服饰。
“狐裘裨茸”这个成语在描述奢华和高贵的事物时非常有效。它不仅传达了物品的物质价值,还传达了一种文化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在学*汉语时,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1.
【狐】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同本义。
【引证】
《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朕狐疑。 、 《易·未济》-小狐汔济。 、 《史记·陈涉世家》-狐鸣呼曰。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锦衾薄。 、 《广东军务记》-狐凭鼠伏。
【组词】
狐丘、 狐白、 狐兔、 狐仙
2.
【裘】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裘,皮衣也。 、 《白虎通·衣裳》-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 、 《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掌为大裘 、 《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世以为裘者。 、 《礼记·学记》-良治之子,必学为裘。 、 《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裘葛之遗。 、 《聊斋志异·促织》-裘马过世家。
【组词】
裘马甚都、 裘膻、 狐裘;裘氏、 裘冕
3. 【尨】
4.
【茸】
(形声。本义:草初生时又细又柔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茸,草茸茸貌。 、 司马迁《报任安书》。注:“细毛也。”-在阘茸之中。
【组词】
茸壑
鹿茸的简称。
【引证】
黄庭坚《诗》-河天月晕鱼分子,槲叶风微鹿养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