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7:29
“为裘为箕”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制作皮衣和簸箕。这个成语出自《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原意是指良好的冶炼工匠的儿子必定学会制作皮衣,良好的弓匠的儿子必定学会制作簸箕。这里比喻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技艺传承,强调的是从小的学*和模仿。
在文学作品中,“为裘为箕”常用来比喻良好的家教和技艺的传承。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家庭教育、技艺传承或职业技能培养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社会学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技能的传递和学*的重要性。
“为裘为箕”这个成语源自《礼记·学记》,是**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技艺传承的重视,以及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和技艺传承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事项。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孝”和“学”的重视,即子女应该尊重和学父母的技艺,同时也要将这些技艺传承给下一代。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馨和传统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家庭的温暖和技艺的传承。它强调了家庭和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传统技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从小在家庭环境中学*技艺的人,或者用来赞扬那些重视家庭教育和技艺传承的家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家风如春风,为裘为箕传。技艺代代续,温暖世人心。”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传统的家庭作坊,父亲和儿子一起工作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木匠敲打木头的声音,或者是缝纫机缝制皮衣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或概念可能包括“师父带徒弟”或“家族企业”,这些都是强调技艺和知识的传承。
“为裘为箕”这个成语虽然不常在日常对话中使用,但它深刻地反映了家庭教育和技艺传承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从而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良治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亦有良嗣,~,公无憾哉!
1.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2.
【裘】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裘,皮衣也。 、 《白虎通·衣裳》-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 、 《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掌为大裘 、 《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世以为裘者。 、 《礼记·学记》-良治之子,必学为裘。 、 《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裘葛之遗。 、 《聊斋志异·促织》-裘马过世家。
【组词】
裘马甚都、 裘膻、 狐裘;裘氏、 裘冕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箕】 ——见“簸箕”(bò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