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5:23
“狐鸣枭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狐狸的叫声和猫头鹰的鸣叫。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声音嘈杂、刺耳,或者比喻坏人的喧嚣和捣乱。
在文学作品中,“狐鸣枭噪”常用来形容混乱或不安的场景,如战乱、政治动荡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个环境或场合的嘈杂,或者比喻某些人的无理取闹。在专业领域,如音乐或声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不和谐的声音。
同义词:嘈杂、喧嚣、吵闹 反义词:宁静、安静、平和
“狐鸣枭噪”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狐狸和猫头鹰的叫声。在古代文学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用以形容不和谐的声音或混乱的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含义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狐狸和猫头鹰常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因此“狐鸣枭噪”也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在社会动荡或政治不安的时期,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会增加。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不安、烦躁或厌恶。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混乱、无序或不和谐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嘈杂或混乱的场合,我可能会用“狐鸣枭噪”来形容那种感觉,尤其是在需要表达不满或不安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狐鸣枭噪,扰乱心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夜晚的森林画面,狐狸和猫头鹰的叫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不安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cacophony”(嘈杂声)或“pandemonium”(混乱)可以传达相似的含义。
“狐鸣枭噪”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形象和情感色彩,能够生动地描述嘈杂或混乱的场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狐鸣枭噪争署置,睗跳踉相妩媚。
1.
【狐】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同本义。
【引证】
《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朕狐疑。 、 《易·未济》-小狐汔济。 、 《史记·陈涉世家》-狐鸣呼曰。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锦衾薄。 、 《广东军务记》-狐凭鼠伏。
【组词】
狐丘、 狐白、 狐兔、 狐仙
2.
【鸣】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鸣,鸟声也。 、 《管辂别传》-鸟兽之音曰鸣。 、 《易·中孚》-鸣鹤在阴。 、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 、 《诗·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 陶渊明《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
3.
【枭】
(会意。从鸟,头在木上。本义:指一种恶鸟,捕捉后悬头树上以示众)。
猫头鹰。
【引证】
《说文》-枭,不孝鸟也。日至捕枭磔之,从枭头在木上。 、 《汉书·郊祀志》。注:“孟康曰,枭鸟食母,破镜兽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曰,汉五月五日作枭羹以赐百官。”-用一枭破镜。 、 《诗·大雅·瞻卬》-为枭为鸱。 、 《汉书·司马相如传》-射游枭。 、 《汉书·郊祀志》-鸱枭群翔。 、 唐·白居易《凶宅》诗-枭鸣松桂枝。
【组词】
枭奴、 枭獍
4.
【噪】
(形声)。
同本义。
【组词】
噪呤、 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