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4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49:24
狐裘蒙戎: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狐狸皮制成的外套显得蓬松”。其中,“狐裘”指的是用狐狸皮制成的衣服,而“蒙戎”则形容衣物蓬松、丰满的样子。
在文学作品中,“狐裘蒙戎”常用来形容贵族或富人的奢华生活,因为狐狸皮是一种昂贵的材料。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高档服饰或历史场景时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服装设计或历史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某种服饰的材质和外观。
同义词:狐裘华丽、狐裘丰盈 反义词:布衣简朴、粗布短褐
“狐裘蒙戎”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狐裘”直接指狐狸皮制成的衣服,而“蒙戎”则是形容词,用来形容衣物的蓬松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学和历史语境中仍然保留其原有的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狐狸皮被视为一种珍贵的材料,常用于制作贵族和富人的服饰。因此,“狐裘蒙戎”不仅仅是对衣物外观的描述,也反映了社会阶层和财富的象征。
这个词汇给人以奢华、高贵和温暖的联想。在情感上,它可能唤起对过去贵族生活的想象,或是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高档服饰或历史场景时,它可以提供一个精确而富有文化内涵的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冬夜寒风中,狐裘蒙戎者,步履轻盈,如梦如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件蓬松的狐狸皮大衣,给人以温暖和奢华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音乐,增添一种历史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涉及到其他动物的皮毛,如貂皮或羊毛,但“狐裘蒙戎”这个特定的表达主要存在于中文语境中。
“狐裘蒙戎”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服饰的外观,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或曰,~,指卫大夫,而讥其愦乱之意。
1.
【狐】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同本义。
【引证】
《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朕狐疑。 、 《易·未济》-小狐汔济。 、 《史记·陈涉世家》-狐鸣呼曰。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锦衾薄。 、 《广东军务记》-狐凭鼠伏。
【组词】
狐丘、 狐白、 狐兔、 狐仙
2.
【裘】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裘,皮衣也。 、 《白虎通·衣裳》-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 、 《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掌为大裘 、 《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世以为裘者。 、 《礼记·学记》-良治之子,必学为裘。 、 《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裘葛之遗。 、 《聊斋志异·促织》-裘马过世家。
【组词】
裘马甚都、 裘膻、 狐裘;裘氏、 裘冕
3.
【蒙】
蒙古
【组词】
蒙古族
4.
【戎】
(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戎,兵也。 、 《礼记·月令》-以习五戎。 、 《礼记·王制》。注:“军器也。”-戎器不粥于市。 、 《易·同人》-伏戎于莽。 、 《诗·大雅·抑》-弓矢戎兵。
【组词】
戎仗、 戎器、 戎储、 戎钺、 戎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