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5:2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5:29:03
“周急继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周到地帮助急需的人,接着解决缺乏的问题。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他人急需帮助时给予及时和全面的援助,以及在资源或帮助不足时继续提供支持。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集体在他人困难时伸出援手,表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赞扬某人在紧急情况下提供的帮助。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工作或慈善事业,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组织或个人在帮助弱势群体时的持续努力。
同义词:雪中送炭、济困扶危、助人为乐 反义词:袖手旁观、坐视不理、漠不关心
“周急继乏”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爱”和“助人为乐”的价值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帮助他人特别是在困难时期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周急继乏”体现了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提供支持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在困难时刻有人伸出援手的情景,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依赖。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见证过一个朋友在另一位朋友失业时提供了“周急继乏”的帮助,不仅提供了经济支持,还帮助他找到了新的工作机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寒冷的冬夜,你的‘周急继乏’如暖阳般温暖了我的心房。”
想象一幅画面:在暴风雨中,一个人撑着伞,为另一个人遮挡风雨,这幅画面可以很好地体现“周急继乏”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 there for someone in need”或“lend a helping han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图是相似的。
“周急继乏”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行为的描述,也是对人性中善良和同情心的赞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任峻传》:“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信义见称。”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急】
(形声。小篆字形,从心,及声。本义:狭窄)。
紧,紧缩。
【引证】
《三国志·吕布传》-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
【组词】
急亲戚、 急持、 急窄、 急装、 急绷绷形容把东西拉得很紧
3.
【继】
同本义(把断了的丝接续上)。
【引证】
《说文》-继,续也。 、 《易·象传》。注:“谓不绝也。”-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 《楚辞·离骚》-折琼枝以继佩。 、 宋·苏洵《六国论》-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先后相继。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
【组词】
继继、 继踪、 继踵、 继志
继承。
【引证】
柳宗元《封建论》-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继吾志事。 、 清·袁枚《祭妹文》-九族无可继。
【组词】
继世、 继轨、 继体、 继绪
4.
【乏】
古代射礼唱靶者用以避箭的器具,其形略似屏风。
【引证】
《说文》。按,容也。从反正,推事。受矢者为正,避矢者为乏。-乏,春秋传曰,反正为乏。 、 《左传·宣公十五年》-故文反正为乏。 、 《仪礼·大射仪》-凡乏用革。 、 《仪礼·乡射礼》。注:“容谓之乏,所以为获者御矢也。”-乏参侯道。
无功伏安,电抗性伏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