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4:2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4:24:04
词汇“周悉”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由于其不常见,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周悉”的字面意思可能是“周到而详尽”,指的是对某事物了解得非常全面和细致。
由于“周悉”不常见,它可能在古文或特定专业领域中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专业领域,可能指对某个问题的全面了解。
由于“周悉”不常见,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它可能是由“周”(全面)和“悉”(详尽)两个字组合而成。
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对知识的全面掌握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周悉”可能在古代文献中用来形容学者的学识。
“周悉”给人一种严谨和专业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深思熟虑和细致入微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周悉”这个词,但在描述某人对某个领域的深入了解时,我会考虑使用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知识如海洋般周悉,每一滴水珠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视觉上,“周悉”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张详细的地图或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专家在详细解释某个复杂问题的声音。
由于“周悉”是一个中文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mprehensive”或“thorough”。
“周悉”是一个表达全面和详尽了解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在描述深入知识和专业性时,它是一个有力的词汇。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增加描述的精确性和深度。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悉】
(会意。从心,从采。采(biàn),辨别。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本义:详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悉,详尽也。 、 《尔雅》-悉,尽也。 、 《史记·平准书》。索隐:“尽也。”-占不悉。 、 《汉书·张释之传》-时上所问禽兽簿甚悉。 、 汉·贾谊《论积贮疏》-至孅至悉。 、 唐·李朝威《柳毅传》-词不悉心。
【组词】
纤悉、 详悉、 悉数
详尽地叙述。
【引证】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书不能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