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3:45
“得之若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得到某物时感到非常惊讶或惊喜。这个成语强调了得到某物时的意外和喜悦之情。
在文学作品中,“得之若惊”常用来形容人物在意外获得珍贵物品或重要信息时的情感反应。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令人惊喜的获得,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市场营销,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消费者对新产品或服务的惊喜反应。
同义词:喜出望外、意外之喜、惊喜交集 反义词:失望至极、意料之中、平淡无奇
“得之若惊”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意外惊喜情感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广泛,成为描述意外获得时情感反应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意外的惊喜往往被视为好运的象征,因此“得之若惊”这个成语在庆祝和表达喜悦的场合中经常被使用。它也反映了人对意外之喜的重视和欣赏。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兴奋和好奇。它让我联想到生活中那些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如意外的礼物、突如其来的晋升或意外的相遇。这些经历往往让人感到生活充满了不可预测的惊喜。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我在街头意外捡到了一张遗失的演唱会门票,得之若惊,那晚的演唱会成为了我难忘的回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得之若惊,
一朵花开,意外之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打开一个神秘的盒子时,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轻快、旋律欢快的音乐,来增强“得之若惊”的喜悦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ken by surprise”或“unexpected delight”,它们都传达了意外和惊喜的情感。
“得之若惊”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意外惊喜是值得珍惜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
1.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2.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3.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4.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