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9:4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9:42:47
“仆妇”一词在汉语中指的是旧时家庭中雇佣的女性仆人,主要负责家务劳动,如打扫、洗衣、做饭等。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色彩,通常与封建社会或旧时代的家庭结构相关联。
在文学作品中,“仆妇”常常被用来描绘旧时代家庭的内部生活,反映社会阶层和性别角色。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研究旧时代的家庭结构和社会分工时,可能会提及“仆妇”这一角色。
这些同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女仆”更强调性别,而“佣人”则更中性,不特指性别。
“仆妇”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仆”(指仆人)和“妇”(指女性)组合而成。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职业逐渐被现代化的家政服务所取代,因此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也在逐渐降低。
在封建社会中,仆妇是家庭结构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和性别歧视。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职业逐渐消失,反映了社会平等和性别平等的进步。
对于现代人来说,“仆妇”可能带有一种怀旧或历史的感觉,同时也可能引发对过去社会不平等的反思。
由于现代社会中“仆妇”这一职业已不多见,个人经历可能更多是来自于历史书籍或文学作品中的描述。
在创作中,可以将“仆妇”作为一个历史背景下的角色,通过她的视角来展现旧时代的生活和社会变迁。
想象一个穿着传统服饰的女性,忙碌于古老的宅院中,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传统乐器的声音,如古筝或笛子。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角色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如英国的“maid”或法国的“femme de chambre”,但都指的是负责家务的女性仆人。
“仆妇”这一词汇虽然带有历史色彩,但它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性别角色的变化。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社会的历史背景。
1.
【仆】
(会意。从人,从菐,菐亦声。古文从臣,从菐。甲骨文字形,象一个罪人端着畚箕,从事卑贱劳动之形。本义:供役使的人。即奴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僕,给事者。 、 《诗·大雅·既醉》-景命有仆。
2.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