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2:17
方凿圆枘(fāng záo yuán ru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方形的凿子,圆形的榫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不相合,格格不入,比喻方法或观点不协调,无法配合。
在文学作品中,方凿圆枘常用来形容人物之间的思想或行为方式的冲突,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政的思想差异就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描述两个观点或计划的不兼容性。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设计上的不匹配。
方凿圆枘出自《楚辞·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原意是指在木工制作中,方形的榫头难以插入圆形的孔中,后来引申为比喻事物之间的不协调。
在传统文化中,方凿圆枘**反映了“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即虽然事物可能存在差异,但应该寻求和谐共处的方式。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挫败感和无奈感,因为它描述了一种无法调和的冲突状态。在思考和表达中,它提醒人们在合作和沟通时要注意观点的兼容性。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遇到过与同事方法论上的方凿圆枘,最终通过深入沟通和寻找共同点,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方凿圆枘难相合,心有灵犀一点通。”
想象一个木匠在尝试将方形的榫头插入圆形的孔中,这个过程的困难和挫败感可以通过视觉艺术或音乐来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quare peg in a round hole”,意指一个人或事物不适合其环境或位置。
方凿圆枘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事物之间不协调的状态,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注意观点的兼容性和沟通的重要性。通过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多样性和差异中寻求和谐。
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然杂取《公羊》《谷梁》以释《左氏》,此乃以冠双屦,将丝综麻,~,其可入呼?
1.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2.
【凿】
(形声。从金,鑿(zuò)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凿,穿木也。 、 《仪礼·士丧礼》-重木刊凿之。 、 宋·沈括《梦溪笔谈》-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组词】
凿巾、 凿穴
3.
【圆】
(形声。从囗(wéi),员声。本义:圆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圆,圜全也。 、 《易·系辞》-圆而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天道曰圆,地道曰方。 、 《墨子·天志》-中吾规者谓之圆。 、 《淮南子·地形》-水圆折者有珠。 、 《墨子·法仪》-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 、 《广东军务记》-方圆两炮台。
【组词】
圆丢丢、 圆浑、 圆领、 滚圆
4.
【枘】
(形声。从木,内声。本义:榫头;插入卯眼的木栓) 同本义。
【引证】
《九辞·九辨》-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
【组词】
枘凿、 方枘圆凿
楔入。
【引证】
唐·刘禹锡《山南西道新修驿路》-层崖峭绝,枘木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