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6:16
词汇“斟泻”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雅或专业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斟泻”字面意思是指将液体小心地倒入容器中,特别是指酒或茶。其中,“斟”意味着倒或注入,而“泻”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流出或倾泻。
在文学作品中,“斟泻”可能用来形容一种优雅或细致的动作,如在描述古代文人品茶或饮酒的场景中。在口语或日常交流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茶艺或酒文化中,可能会有特定的应用。
“斟”和“泻”都是古代汉语词汇,它们的组合可能在古代文献中更为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化和艺术领域仍然保留着其独特的韵味。
在**传统文化中,斟茶或斟酒往往与礼仪和待客之道相关联,体现了主人的细心和尊重。
使用“斟泻”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以及对细节的关注和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这个词汇,但在描述一些特定的文化活动或艺术表演时,可能会选择使用它来增加文本的文学色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下斟泻一壶酒,星光点点映心头。”
想象一个人在安静的夜晚,轻轻地斟泻着酒,这个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柔和的光线和轻柔的水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动作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如英语中的“pouring”。
“斟泻”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文化深度。在特定的语境和创作中,它可以增添一种古典和优雅的氛围。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深度是有益的。
1.
【斟】
(形声。从斗,甚声。本义:用勺子舀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斟,勺也。 、 《广雅》-斟,酌也。 、 《吕氏春秋》-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 、 唐·顾况《游子吟》-太行何艰哉,北斗不可斟。 、 《左传·宣公二年》-其御羊斟不与。 、 《淮南子·鏐称》-羊羹不斟,而宋国危。
2.
【泻】
倾泻。
【引证】
《玉篇》-泻,倾也。 、 《周礼·地官·稻人》-以浍写(泻)水。 、 宋·陆游《雨夜》-急雨如河泻瓦沟,空堂卧对一灯幽。
【组词】
泻泪、 泻溜、 泻月、 泻润
倾注;倾倒。
【引证】
《水浒全传》-吟诗欲泻百重愁。
【组词】
泻注、 泻盆、 泻辩、 泻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