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6:16
词汇“方内”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的词汇。根据我的知识库,以下是对“方内”的分析:
“方内”字面意思是指“方形的内部”,但在古代文献中,它常常用来指代“国内”或“境内”,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内部范围。
“方内”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的词汇如“国内”、“境内”等逐渐取代了“方内”。
在古代**,国家的概念与现代有所不同,“方内”可能更多地强调了国家的地理范围和内部秩序。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更多地出现在学术研究和古典文献中。
对于现代人来说,“方内”可能会带来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因为它与古代文化和历史紧密相关。
由于“方内”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但在学*古代文献或参与相关学术讨论时,可能会遇到并使用它。
在创作一首关于历史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方内”来营造一种古典的氛围:
古道西风瘦马,
方内烽烟未散。
英雄豪杰辈出,
江山如画难安。
结合古代**的地图或城池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方内”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号角声或宫廷音乐。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方内”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来指代国家的内部范围。
“方内”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深度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对于理解古代文献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
1.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2.
【内】
里面。与“外”相对。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 《世说新语·贤媛》-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一板内有重复。 、 清·姚鼐《登泰山记》-数里内无树。
【组词】
海内;关内;内牵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引证】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组词】
内叛、 内患、 内事、 内睦、 内噬、 内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