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2:04
仆役:指旧时供人役使的仆人,即被雇佣来从事家务劳动或杂务的人。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历史色彩,通常与封建社会或贵族家庭中的服务人员相关联。
“仆役”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仆”指仆人,“役”指服役或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被更现代的词汇如“家政服务员”所替代。
在封建社会中,仆役是社会等级制度的一部分,他们的地位通常较低,依赖于主人的恩赐生活。这种关系在现代社会已被平等的雇佣关系所取代。
提到“仆役”,可能会联想到旧时代的封建制度、阶级差异和主仆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怀旧或批判的情感色彩。
在现代生活中,“仆役”这个词汇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话题或观看历史剧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从而引发对过去社会结构的思考。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可以使用“仆役”来描绘一个历史背景下的角色,通过他们的视角展现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光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穿着传统服饰的仆役在古老宅邸中忙碌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旧时钟声或马车声,营造出一种历史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如英国的“servant”或日本的“家来”,都有类似的概念,但具体的使用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仆役”这个词汇虽然带有历史色彩,但它反映了社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变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社会背景。
1.
【仆】
(会意。从人,从菐,菐亦声。古文从臣,从菐。甲骨文字形,象一个罪人端着畚箕,从事卑贱劳动之形。本义:供役使的人。即奴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僕,给事者。 、 《诗·大雅·既醉》-景命有仆。
2.
【役】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 、 《周礼·遂人》-若起野役。 、 《周礼·小宰》-听政役以比居州长。 、 《周礼·师田》-行役之事。 、 《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国语》-弃政而役,非其任也。
【组词】
役夫、 役民、 役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