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3:11
“大年三十”是传统农历新年的前一天,即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在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是家人团聚、共进年夜饭、守岁的日子。
“大年三十”源自**古代的农历计算方式,腊月的最后一天被称为“大年三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春节前夕的代称。
在**文化中,“大年三十”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象征着和谐与幸福。这一天,无论人们身在何处,都会尽量回家与家人共度佳节。
“大年三十”常常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氛围、丰盛的年夜饭和热闹的庆祝活动。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归属感和幸福感。
在我的生活中,每年的“大年三十”都是与家人团聚的时刻,我们会一起准备年夜饭,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享受难得的家庭时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夜,灯火映窗前。
家人围坐笑,岁月静好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大年三十”的概念可能是其他重要节日前夕,如圣诞节前夕(Christmas Eve)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
“大年三十”不仅是一个时间点,更是*文化中家庭团聚和节日庆祝的象征。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提醒我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
3.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4.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 《左传·僖公四年》疏-十是数之小成。 、 《诗·小雅·六月》-十亩之间兮。 、 《管子·七法》-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 、 葛洪《抱朴子·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组词】
十里长亭、 十番、 十牌、 十地、 十生九、 十方地面、 十方常住、 十有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