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9:23
“回天挽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试图扭转天命,挽救日落之势。基本含义是指试图改变已经不可逆转的局面或命运,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决心和努力极大,但面对的困难也非常巨大。
“回天挽日”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如《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已有类似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和口语表达中,用以形容极大的努力和决心。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即面对困难和挑战,即使知道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也要尽力而为。
这个成语给人以悲壮和崇高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它激励人们在逆境中不放弃,坚持到底。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自己在面对重大挑战时的决心和努力,例如在学业、工作或健康方面的坚持和奋斗。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回天挽日志不移,逆流而上心如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英雄站在悬崖边,面对着即将落下的太阳,表现出不屈的姿态。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激昂的音乐,如交响乐中的战斗场面。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urning the tide”或“fighting against all odds”,都表达了类似的决心和努力。
“回天挽日”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使知道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也要尽力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则回天挽日之功,皆出宪台起死嘘枯之赐矣。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挽】
(形声。从手,免声。古字从“车”,免声。本义:牵引;拉)。
同本义。
【引证】
《小尔雅·广诂》-挽,引也。 、 《说文》-輓,引之也。 、 《广韵》-輓,輓车也。 、 《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前牵曰輓。”-或輓之,或推之。 、 《史记·刘敬传》-娄敬脱輓辂。 、 《汉书·韩安国传》-转粟輓输以为之备。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挽炮车者。
【组词】
挽郎、 挽强、 挽满、 挽车、 挽住、 挽手儿、 挽歌郎、 挽强为弱
4.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