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0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04:22
词汇“斗攻”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组合词,由“斗”和“攻”两个字组成。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斗”字在中文中有多种含义,包括斗争、斗志、斗智等,而“攻”字则通常指攻击、攻打、攻克等。将两者结合,“斗攻”可能指的是一种积极的、有策略的攻击或斗争行为。
由于“斗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激烈的战斗场面或策略性的竞争。在口语中,它可能不太常见,除非在特定的讨论军事、策略或竞争的场合。
由于“斗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由“斗”和“攻”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的语境。
在军事文化或竞技体育中,“斗攻”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和行为。在商业竞争中,它可能指代一种策略性的攻击或挑战。
“斗攻”可能给人一种积极、进取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勇敢、智慧和策略。
由于“斗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较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斗攻”用于形容英雄人物的勇敢行为或智谋策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战场上的激烈战斗或竞技场上的激烈对抗。结合音乐,可以选择激昂的战斗音乐来增强“斗攻”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aggressive attack”或“strategic assault”。
“斗攻”作为一个组合词,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有效地传达积极进取和策略性的含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特定的概念和情感。
1.
【斗】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搏斗;引申为战斗。
【引证】
《说文》。按,争也。-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 、 《古考经说》-二士对戟为鬥。 、 《说文》。按,相接之意。-鬥,遇也。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投身大敌,与之扑斗。
2.
【攻】
(形声。从攴(pū),工声。本义:进攻,攻打)。
同本义(与“守”相对)。
【引证】
《说文》-攻,击也。 、 《左传·宣公二年》-攻灵公于桃园。 、 《战国策·秦策》-宽则两军相攻。 、 《左传·僖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 《墨子·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 《孙子·谋攻》-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 汉·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组词】
攻车、 攻钞、 攻围、 攻无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