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2:57
回天之力 字面意思是指能够扭转乾坤、改变不可逆转局面的巨大力量。基本含义是指一种超乎寻常的能力,能够解决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改变不利的局势。
“回天之力”源自**古代的哲学和文学,其中“回天”意味着改变天命,而“之力”则强调这种改变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用以形容任何能够改变不利局面的强大力量。
在文化中,“回天之力”常与英雄主义和救世主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力量和希望的追求。在社会变革或危机时刻,这个词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能够带来重大改变的人物或。
这个词给我带来强烈的正面情感,联想到希望、勇气和力量。它激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不放弃,相信总有改变的可能。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个朋友在团队项目中发挥了回天之力,他的创新思维和坚持不懈最终帮助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成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黯淡,回天之力,破晓而来。”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英雄站在悬崖边,面对着汹涌的波涛,他的身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高大,仿佛拥有回天之力。音乐上,可以联想到激昂的交响乐,象征着力量和希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urning the tide”或“saving the da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改变不利局面的意思。
“回天之力”是一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词汇,它不仅在语言上丰富了表达,也在文化和情感上给人以鼓舞。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要保持希望和努力。
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
~,全寄托在这个奏折上,所以曹毓英笔下虽快,却是握管踌躇。
公元630年,唐太宗下诏重修洛阳宫乾阳殿,张玄素认为此举不当,就上书力陈不妥。唐太宗接受规劝就立即下令停建,并赐给他彩绸200匹,表彰他的直言劝谏。魏征听说此事后,赞叹张玄素的话真是有回天之力,是仁人之言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