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5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53:25
回天倒日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使天回转,使日倒行”,比喻力量极大,能够改变天命或扭转乾坤。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能力非凡,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
在文学作品中,回天倒日 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伟大领袖的非凡能力,如改变历史进程、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夸张地描述某人的强大能力或影响力。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讨论重大**或转折点。
同义词:扭转乾坤、改天换地、翻云覆雨 反义词:无能为力、束手无策、力不从心
回天倒日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受到古代神话和传说中关于天神和英雄能够改变自然规律的描述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非凡能力。
在文化中,回天倒日** 常常与英雄主义和救世主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动荡或国家危难时期,人们往往期待有回天倒日的人物出现,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强烈的震撼和敬畏感。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历史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改变命运的英雄人物。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领导,他的决策和行动确实有如回天倒日,带领团队走出困境,实现了不可能的目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回天倒日的时刻, 英雄崛起,光芒万丈。 历史的河流,因他而改道, 未来的篇章,由他书写。”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英雄站在高山之巅,双手高举,仿佛在召唤天地的力量。背景音乐是激昂的交响乐,传达出力量和希望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ove mountains”或“turn the tide”,都表达了类似的强大能力和影响力。
回天倒日 这个成语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对于超凡能力和英雄主义的向往。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个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改变命运、创造奇迹的渴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能够增强我的表达力和文化理解力。
夫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内。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4.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