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5:57
枉死:指无辜或不应该死去的人因意外、冤屈、错误等原因而死亡。这个词汇强调了死亡的不公和悲剧性。
“枉死”一词源自汉语,由“枉”和“死”两个字组成。“枉”意为不正、错误,“死”即死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描述那些因不公或错误而导致的死亡。
在**传统文化中,“枉死”常常与冤魂、鬼魂等超自然元素联系在一起,如民间传说中的“枉死城”。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被用来批判社会不公和法律不健全。
“枉死”这个词带有一种强烈的悲剧色彩和正义感,让人联想到不公、冤屈和无奈。它激发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不幸者的同情。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听到某人因误会或不幸**而丧生,我们可能会用“枉死”来形容这种情况,表达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其正义的呼唤。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黯淡,枉死的灵魂在风中徘徊,诉说着未竟的愿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rongful death”,强调死亡的不正当性。在不同文化中,对这种不幸死亡的描述和反应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枉死”这个词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悲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观点,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社会正义和个人命运的问题。
1.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枉,邪曲也。 、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枉道速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枉用三尺。
【组词】
枉法营私、 枉矢、 枉径、 枉策、 枉路、 枉渚、 枉木、 枉直
2.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