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1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14:40
定例:指固定的规则、惯例或常规做法。它强调的是一种长期形成的、被广泛接受并遵循的行为模式或标准。
定例一词由“定”和“例”两个字组成。“定”表示固定、不变,“例”表示规则、惯例。在古代汉语中,“例”已有规则、惯例的含义,而“定”则强调其固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定例”这一词汇,用以描述长期形成的、固定的规则或惯例。
在*文化中,定例往往与传统、俗紧密相关。例如,春节回家团聚、中秋节赏月等,都是长期形成的定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和家庭观念。
定例一词给人以稳定、可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秩序、规律和安全感。在某些情况下,定例也可能带来保守、缺乏创新的负面联想。
在个人生活中,定例可能体现在日常*惯中,如每天固定时间锻炼、每周固定时间阅读等。这些定例有助于形成规律的生活节奏,提高生活质量。
在诗歌中,可以将“定例”融入到描述自然规律的诗句中: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 定例不变,岁月如歌。
定例可以联想到钟表的指针,每天按照固定的节奏转动,或是日历上的日期,每年按照固定的顺序更迭。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都体现了定例的固定性和规律性。
在英语中,与“定例”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custom”或“convention”。这些词汇同样强调长期形成的、被广泛接受的行为模式或标准。
定例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长期形成的、固定的规则或惯例,还体现了文化传统和社会秩序。通过对定例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和文化*俗,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
2.
【例】
(形声。从人,列声。本义:比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礼记服问:上附下附,列也。公别比例之义。古只作列,此字后出。-例,比也。 、 元·刘壎《隐居通议·欧阳公》-举此以例其余。
【组词】
溯古例今;以此例比
类;列。
【引证】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组词】
不在此例;例及、 例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