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4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42:28
词汇“吏从”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吏从”进行分析:
“吏从”字面意思是指官员的随从或下属。在古代,吏指的是官员,从则表示跟随或隶属的关系。因此,“吏从”可以理解为官员的助手或随行人员。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吏从”常用于描述官员出行时的随行人员,如在《史记》、《汉书》等史书中可以看到相关记载。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已经很少使用,但在一些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或影视剧中,仍可能出现。
“吏从”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吏”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已有出现,原指管理文书的小官,后泛指官员。“从”字则表示跟随或隶属。随着时间的推移,“吏从”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随从”、“下属”等词汇。
在古代**,官员的权力和地位较高,吏从作为官员的随行人员,其身份和职责也相应受到重视。吏从的存在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官僚体系。
对于现代人来说,“吏从”这个词汇可能会带来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官员的威严和随从的恭敬。
由于“吏从”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但在阅读古代文献或参与历史相关的讨论时,可能会遇到并理解其含义。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吏从”这个词汇来营造古代官场的氛围,如:“官员缓缓步入大堂,身后紧随着几名吏从,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彰显着官府的威严。”
想象一幅古代官员出行的画面,官员身着官服,吏从们穿着统一的服饰,手持文书或兵器,整齐地跟随在官员身后。这样的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场的庄重和秩序。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由不同的词汇表达,如英文中的“attendant”或“subordinate”,但这些词汇并不完全等同于“吏从”,因为它们缺少了“吏”所蕴含的官员身份的特定含义。
“吏从”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的官僚体系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汉语和了解**历史文化时,了解这样的古雅词汇是很有价值的。
1.
【吏】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引证】
《说文》-吏,治人者也。 、 《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 《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 、 《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 《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王使委于三吏。 、 《国语·周语》-百吏庶民。 、 《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韩诗外传》-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 方苞《狱中杂记》-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组词】
吏势、 吏议、 吏司、 吏兵、 吏舍
2.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