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7:04
周瑜:周瑜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人物,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舒城县)人。他是东吴的重要将领和政治家,以智勇双全著称,尤其在与刘备、曹操的多次军事对抗中表现突出,最著名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在文学作品中,周瑜常被描绘为英俊、才华横溢的将领,如《三国演义》中对他的描述。在口语中,提到周瑜可能联想到他的军事才能或与诸葛亮的智谋对比。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军事学,周瑜的研究可能涉及他的战术、战略及其对三国格局的影响。
同义词:公瑾(周瑜的字)、智将、谋士 反义词:莽夫、庸将(这些词汇与周瑜的智勇形象形成对比)
周瑜的名字和事迹在**历史文献中有着详细的记载,尤其是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周瑜的形象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不断丰富和演变,成为智勇双全的典型代表。
周瑜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形象和故事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智谋和领导能力成为后世许多军事和政治领袖学的榜样。
提到周瑜,人们可能会联想到英勇、智慧和悲剧英雄的形象。他的早逝和与诸葛亮的对比,常常引发人们对命运和才华的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提到周瑜可能会在讨论历史、军事策略或文学作品时出现,尤其是在**文化背景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周瑜挥扇,赤壁火光映天际,智谋如海深。”
周瑜的形象可能与古装剧中的英俊将领形象相联系,听到“周瑜”这个名字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号角声和战鼓声。
在不同文化中,周瑜的形象可能通过翻译和改编有所不同,但他的智勇和领导能力是普遍认可的。
周瑜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文化和语言中也占有特殊的位置。了解和学*周瑜的故事和形象,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够丰富个人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瑜】
(形声。从玉,俞声。本义:美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瑾瑜,美玉也。 、 《礼记·玉藻》-世子佩瑜玉。 、 《淮南子·缪称》-无所用之,碧瑜粪土也。
【组词】
瑜玉、 瑜珉、 瑜珥、 瑜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