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2:12
土尔扈特(Torgut)是一个源自蒙古语的词汇,指的是蒙古族中的一个部落,即土尔扈特部。这个部落历史上曾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后来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冲突和政治压迫,土尔扈特部的一部分人进行了著名的东归行动,从俄罗斯的伏尔加河地区迁徙回到**的伊犁地区。
在文学作品中,土尔扈特可能被用来象征坚韧不拔和民族精神。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涉及历史、民族学或地理学的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同义词:蒙古部落、游牧民族 反义词:定居民族、城市居民
土尔扈特一词源自蒙古语,具体词源可能与该部落的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语言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指代特定历史**和民族群体的专有名词。
土尔扈特部的东归行动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迁徙,也是文化和上的回归。这一在蒙古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民族团结和抵抗外侮的象征。
提到土尔扈特,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坚韧、勇敢和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源于该部落历史上的迁徙和斗争故事。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与蒙古族文化或历史研究有关,土尔扈特这个词可能会频繁出现,成为交流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诗歌中,可以将土尔扈特的东归描绘成一首史诗般的旅程,歌颂民族的坚韧和勇气。
通过观看关于土尔扈特东归的历史纪录片或听相关的民族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词汇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土尔扈特的词汇,但可以通过解释其历史和文化背景来传达相似的概念。
土尔扈特这个词不仅是一个历史名词,也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文化意义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特定文化和社会背景,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尔】 (形声。本义:窗格花纹)。 同本义。
3.
【扈】
(形声。从邑,户声。从“邑”,表示与城廓或行政区有关。本义:古国名。在今陕西户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夏后同姓所封,与启战于甘者,在鄠有扈谷甘亭。 、 《书·甘誓序》。释文:“国名。”-有扈。 、 《左传·昭公元年》-夏有观扈。
4.
【特】
(形声。从牛,寺声。本义:雄性的牛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特,朴特,牛父也。 、 《周礼·夏官·校人》-凡马,特居四之一。 、 《玉篇》-特,牡牛也。
【组词】
特处士、 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