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2:16
土屋:字面意思是指用土建造的房屋,通常指的是用泥土、稻草等自然材料搭建的简陋住所。这种建筑形式在历史上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尤其是在缺乏木材或其他建筑材料的地区。
土屋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土”和“屋”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泥土和房屋。在古代,由于技术和材料的限制,土屋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材料的多样化,土屋逐渐被更坚固和美观的建筑所取代。
在许多文化中,土屋被视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象征。例如,在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地区,土屋不仅是居住的场所,也是社区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代社会,土屋往往被视为落后或贫困的标志。
土屋可能让人联想到简朴、自然和原始的生活方式。对于一些人来说,土屋可能唤起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而对于另一些人,它可能象征着贫困和艰苦。
在我的家乡,有一座古老的土屋,虽然现在已经废弃,但它见证了家族几代人的生活。每次经过那里,我都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怀旧和敬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土屋”:
在那遥远的山谷里,
一座土屋静静矗立,
泥土的墙,稻草的顶,
诉说着岁月的无声。
想象一座土屋,可能会联想到温暖的黄色泥土墙,屋顶上覆盖着稻草,周围是绿树和田野。听觉上,可能会听到风吹过稻草的声音,或是远处牛羊的叫声。
在不同文化中,土屋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建筑风格。例如,在非洲,土屋被称为“草屋”或“泥屋”,而在亚洲,可能被称为“土坯房”。尽管名称和风格不同,但它们都体现了与自然材料的紧密联系。
土屋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特定的建筑形式,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通过学习和分析“土屋”,我更加意识到词汇背后的多维含义和情感联想,这对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深度至关重要。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屋】
(屋的本义是幄,后来“屋”指房屋,另造“幄”字。会意。从尸,从至。尸,与房屋有关,“至”表示来到。人来到这里居住之意。本义:帐幕。“幄”的本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古宫室无屋名。古之所谓屋,非今之所谓屋也。”-屋,居也。 、 《诗·大雅·抑》。传:“屋,小帐也。”-尚不愧于屋漏。 、 《汉书·南粤王佗传》-去帝制黄屋左纛。 、 《汉书·陆贾传》。师古曰:“黄屋,谓车上盖也。”-去黄屋称制。
【组词】
屋幕、 屋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