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8:4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8:48:40
“专权跋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独揽大权,行为霸道,不讲道理。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滥用权力、不顾他人意见、行事独断专行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专权跋扈”常用来描绘反面角色,如**者、暴君或腐败的官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霸道行为或不合理的决策。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管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权力滥用的问题。
同义词:独断专行、霸道、横行霸道、、专横 反义词**:民主、谦逊、宽容、合作、协商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例如,“独断专行”更侧重于决策的独断性,而“专权跋扈”则更强调行为的霸道和不顾他人。
“专权跋扈”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专权”和“跋扈”两个词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专权”指独揽权力,“跋扈”指行为霸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专权跋扈”通常被视为负面行为,与儒家倡导的“仁政”和“民本”思想相悖。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常用来批评那些滥用权力、忽视民意的行为。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联想到的是权力滥用、不公正和压迫。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权力监督和民主制度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领导,他的决策方式非常专权跋扈,不允许团队成员提出不同意见,这导致团队氛围紧张,工作效率低下。
在诗歌中,可以将“专权跋扈”融入到对历史暴君的描绘中:
在那黑暗的宫殿里,
暴君专权跋扈,
民心如灰,泪如雨下,
自由之花凋零无踪。
视觉上,“专权跋扈”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压抑的宫殿或办公室,以及**者的冷酷面孔。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沉重的脚步声和命令式的语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utocratic”或“tyrannical”,它们也用来形容独断专行和滥用权力的行为。
“专权跋扈”这个词汇在描述权力滥用和霸道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揭示了个人行为的问题,也反映了社会和政治制度中的缺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对权力滥用的批评和反思。
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1.
【专】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右边象纺塼(zhuān)形,即“叀(zhuan);左边是手(寸),合起来为用手纺织。“叀”兼作声符。本义:纺锤)。
纺专,收丝器。
【引证】
《说文》。字亦作塼,作甎,俗作磚。-专,纺专。 、 《诗·小雅·斯干》。传:“瓦,纺塼也。”按,原始的陶制纺锤。-载弄之瓦。
2.
【权】
(形声。从木,雚(guàn)声。本义:黄花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 、 《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权,黄英。 、 《诗·秦风·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 、 《大戴礼记·诰志》-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
3.
【跋】
(形声。从足,犮(bó)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涉山川,蒙犯霜露。 、 《诗·鄘风 ·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怃。
【组词】
跋援、 跋履
4.
【扈】
(形声。从邑,户声。从“邑”,表示与城廓或行政区有关。本义:古国名。在今陕西户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夏后同姓所封,与启战于甘者,在鄠有扈谷甘亭。 、 《书·甘誓序》。释文:“国名。”-有扈。 、 《左传·昭公元年》-夏有观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