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2:14
名僧: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有名的僧人”,通常指的是在领域内具有较高声望和影响力的僧侣或和尚。在传统文化中,名僧往往不仅在**修行上有深厚的造诣,还可能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有显著的贡献。
在文学作品中,名僧可能被描绘为智慧的化身,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在口语中,提到名僧可能会引起对某位具体历史或现代僧人的讨论。在专业领域,如**研究中,名僧的研究往往是重要的学术课题。
同义词:高僧、大师、宗师
反义词:凡僧、俗僧
“名僧”一词源于汉语,由“名”和“僧”两个字组成。在传入后,随着**的发展,一些僧人在社会上获得了较高的声望,因此“名僧”这一词汇逐渐形成并被广泛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名僧往往被视为道德和智慧的楷模。他们的言行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历史上,名僧还常常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对社会稳定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提到名僧,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宁静、智慧和慈悲。这些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关于的活动或讨论,可能会涉及到名僧的话题。例如,参观寺庙时,可能会听到导游介绍某位历史上的名僧及其事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名僧坐禅于古松之下,心如止水,智慧如海。”
想象一位名僧坐在静谧的寺庙中,周围是古朴的佛像和悠扬的诵经声,这样的场景可能会带来一种宁静和庄严的视觉与听觉体验。
在其他文化中,如印度,也有类似的概念,如“圣人”(Sadhu)或“大师”(Guru),他们在和社会中的地位与的名僧相似。
通过对“名僧”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和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一词汇不仅代表了个人在领域的成就,也反映了社会对精神领袖的尊重和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一词汇可以增强交流的深度和准确性。
1.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2.
【僧】
(形声。从人,曾声。本义:和尚)。
同本义 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俗称“和尚”,梵语“僧伽(samgha)”的省称。
【引证】
韩愈《山石》-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组词】
僧行、 僧众、 僧录司、 僧雏、 僧寮、 僧居、 僧衲、 僧靿袜儿、 僧正、 僧官、 僧纲、 僧腊、 僧伽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