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2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28:40
“伸诉”一词在中文中的字面意思是向他人陈述自己的冤屈或不满,寻求公正或帮助。它通常涉及向有权机构或个人表达自己的诉求,希望得到解决或回应。
“伸诉”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伸”(扩展、表达)和“诉”(诉说、表达)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诉”已有表达不满或冤屈的含义,而“伸”则增加了扩展或寻求帮助的意味。
在**传统文化中,伸诉常与正义和道德联系在一起,强调个人在面对不公时应勇敢发声。在现代社会,伸诉机制的完善与否常被视为社会公正的标志。
“伸诉”一词常带有一种无奈和寻求帮助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面对不公时的无助感,以及希望得到理解和援助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见过朋友在遇到职场不公时,勇敢地向人力资源部门伸诉,最终得到了合理的解决。
在诗歌中,可以将“伸诉”融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抗议:
在沉默的夜里,我伸诉, 对不公的愤怒,对正义的渴望。 星辰见证,我的声音, 穿越黑暗,寻求光明的方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法庭上,面对法官伸出手臂,表情坚定而充满期待。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法庭上的辩论声或抗议**中的呼喊声。
在英语中,“伸诉”可以对应为“appeal”或“complain”,但“appeal”更侧重于正式的申诉,而“complain”则更偏向于一般的抱怨。
“伸诉”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正义感的词汇,它不仅涉及个人表达,也关联到社会公正和法律机制。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伸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个人诉求和社会责任感。
1.
【伸】
(本作“申”。形声。从人,申声。本义:伸直,伸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伸,不屈也。 、 《广雅》-伸,展也。 、 《易·系辞上》-引而伸之。 、 《仪礼·士相见礼》。注:“志倦则见,体倦则伸。”-君子欠伸。 、 《淮南子·精神》。注:“频伸也。”-熊经鸟伸。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手指不可屈伸。
【组词】
伸吭、 伸舒、 伸不得手、 伸长倘脚、 伸卷、 伸屈、 伸歇
2.
【诉】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诉,告也。 、 《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负孝公之周愬天子。 、 《战国策·齐策》-必东愬于齐。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组词】
起诉;上诉;公诉;诉呈、 诉权、 诉辩、 诉牒、 诉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