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6-28 14:5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6-28 14:56:51
“安息”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平静地休息,尤其是在死亡后不再有痛苦和烦恼的状态。在**语境中,它常常指灵魂得到永恒的安宁。
“安息”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平静地休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包括死亡后的安宁。在**文化的影响下,它更多地与灵魂的永恒安宁联系在一起。
在**文化中,“安息”常常与尊重逝者和安慰生者联系在一起。在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人们会去扫墓,祈求先人安息。
“安息”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和安慰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宁静的墓地、平和的夜晚和逝者的尊严。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每当有亲人或朋友去世时,我们都会用“安息”来表达对他们的哀悼和祝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安息”:
在星光下,你安息,
灵魂如风,轻轻飘逸。
夜的宁静,抚慰你的梦,
在永恒的安息中,你不再有痛。
在英语中,“rest in peace”(RIP)是“安息”的对应表达,常用于墓碑上,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祝福。
“安息”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祝福,也是对生者的一种安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安息”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的尊重。
1.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
2.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