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1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11:54
“俭*不充”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节俭而不充裕。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生活简朴,经济状况不宽裕,但仍然保持着节俭的美德。
在文学作品中,“俭*不充”常用来描绘那些虽然物质条件不佳,但精神上富足的人物形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来形容个人的经济状况或生活态度。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社会阶层或消费行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例如“节衣缩食”更侧重于衣食方面的节俭,而“俭*不充”则更强调整体生活状态的不充裕。
“俭*不充”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对节俭美德的推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强调节俭和简朴生活的语境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节俭一直被视为一种美德。即使在物质条件改善的今天,“俭不充”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教育人们保持节俭的生活态度,不浪费资源。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同情。敬佩那些在物质条件不佳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节俭和乐观的人,同情那些因为经济原因而生活俭*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家庭虽然经济条件不佳,但他们依然保持着节俭的生活*惯,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俭*不充的日子里,心灵的花朵依旧绽放。”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幅描绘简朴生活的画面,如一家人围坐在简陋的餐桌旁,共享简单的餐食。听觉上,可能是安静的夜晚,一家人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或表达可能强调的是节俭和简朴生活的价值,如英语中的“live within one's means”(量入为出)。
“俭*不充”这个成语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状态的描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在现代社会,尽管物质条件普遍改善,但这个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提醒人们保持节俭和珍惜资源的美德。
居贫养母,俭薄不充。
1.
【俭】
(形声。从人,佥(qiān)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俭,约也。 、 《易·否象传》-君子以俭德避难。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严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 司马迁《报任安书》-恭俭下人。
【组词】
俭貌、 俭退、 俭然
2. 【薄】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充】
(会意。从儿,育省声。育子长大成人。本义:长,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充,长也,高也。 、 《仪礼·特牲礼》-宗人视牲告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