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0:33
词汇“两面印”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出发,并结合可能的语境来探讨其含义和用法。
“两面印”字面意思是指在物体的两个面上都有印记或图案。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某些物品的特征,比如某些硬币、徽章、印章等,它们的设计在正反两面都有图案或文字。
由于“两面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专业领域,如钱币学、徽章学或印章制作中,可能会使用到这个词汇来描述特定物品的特征。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比喻事物的双重性质或两面性。
由于“两面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可能较为有限。它可能是由“两面”和“印”两个词组合而成,用来描述具有双面特征的物品。
在某些文化中,双面设计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代表平衡、对称或双重身份。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物品的设计美学或功能性。
对于我个人而言,“两面印”可能让我联想到对称美和工艺的精细,带来一种秩序和和谐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遇到或使用“两面印”这个词汇,但如果我在博物馆或展览中看到具有双面设计的物品,我会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它们。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如同那枚‘两面印’的硬币,人生亦有光明与阴影,每一面都刻画着不同的故事。”
视觉上,“两面印”可能让我联想到对称的几何图案或精细的雕刻工艺。听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我联想到硬币翻转时的清脆声响。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描述具有双面特征的物品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是相似的。
“两面印”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描述具有双面特征物品的精确方式。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1.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
3.
【印】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 、 蔡邕《独断》-玺者,印也。印者,信也。 、 《苍颉篇》-印,验也。 、 《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玺谓之印。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每字为一印。 、 、 、
【组词】
印务、 印券、 印佩、 印牌、 印囊、 印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