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2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22:37
“两面性”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某个事物或现象具有两种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特性或方面。基本含义是指事物或人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或行为,即同时具有正面和负面、积极和消极、表象和实质等多重属性。
在文学中,“两面性”常用来描绘复杂的人物性格,如一个角色在公众面前和私下里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双重性格或某件事物的双重影响。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两面性”可能用来分析个体的内在冲突或社会现象的多维度特征。
同义词中,“双重性”强调两个方面的并存,“矛盾性”强调内在的冲突,“复杂性”则更侧重于多方面的交织。反义词则强调事物的单一和一致,没有内在的矛盾或复杂性。
“两面性”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直接表达了其含义,没有复杂的词源故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各种具有双重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在**文化中,“两面性”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联系,强调在矛盾中寻求平衡。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用来批判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致的行为。
“两面性”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常常与欺骗、虚伪等负面行为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维度,这时可能会带来一种理解和包容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具有两面性的人,他们在不同的社交场合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行为,这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两面性”:
晨曦与暮色,
白昼与黑夜,
两面性的世界,
在光与影中交织。
想象一幅画面,一半是阳光明媚的田野,一半是阴暗的森林,这可以很好地体现“两面性”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想象一首歌曲,前半部分是欢快的旋律,后半部分是悲伤的调子,这也体现了“两面性”。
在英语中,“两面性”可以对应为“duality”或“two-facedness”。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个概念都有相似的表达,但具体的语境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两面性”这个词汇在描述复杂的人性和社会现象时非常有用,它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多重属性和内在的矛盾。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更准确和深刻地表达我的思想和感受。
1.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
3.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
1. 【两面性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