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3:06
“俭葬”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在葬礼过程中节约、简朴,不铺张浪费。它强调在处理丧事时,应遵循节俭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繁琐的仪式。
在文学作品中,“俭葬”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家庭或个人在面对亲人去世时的节俭和朴素,反映出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俭葬”来表达对某人丧事处理方式的赞赏或批评。在专业领域,如殡葬行业,“俭葬”可能涉及到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成本控制。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如“简葬”更侧重于仪式的简单,而“俭葬”则侧重于节约成本。反义词则完全相反,强调的是丧事的大肆铺张和奢华。
“俭葬”一词源于**传统文化中的节俭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观念逐渐被更多人接受和实践。在语言中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其使用频率和语境的扩展。
在**文化中,“俭葬”与儒家思想中的节俭和孝道观念紧密相关。在社会背景中,随着环保和节约意识的增强,俭葬越来越受到推崇。
“俭葬”一词给人以朴素、节俭的正面情感反应,联想可能包括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关怀。它影响着人们对丧事处理的态度和方式。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个家庭选择俭葬,他们认为这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方式,同时也减轻了生者的经济负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俭葬”:
俭葬之风,吹过山岗,
简朴之中,见真情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俭葬场景的画面,简单而庄重。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宁静的葬礼音乐,传达出平和与尊重。
在不同文化中,俭葬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简约葬礼同样受到推崇,但其背后的价值观和仪式可能与**有所差异。
“俭葬”一词不仅体现了节俭的美德,也反映了社会对环保和节约的重视。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传达节俭和尊重的价值观。
1.
【俭】
(形声。从人,佥(qiān)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俭,约也。 、 《易·否象传》-君子以俭德避难。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严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 司马迁《报任安书》-恭俭下人。
【组词】
俭貌、 俭退、 俭然
2.
【葬】
(会意。小篆字形。从“死”,在“茻”(mǎng)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荐,草席覆盖。本义:人死用草覆盖埋葬,后用棺木埋入土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葬,臧也。 、 《礼记·檀弓》-葬也者,藏也。 、 《荀子·礼论》-故葬埋敬藏其形也。 、 《汉书·李广苏建传》-赐钱二百万以葬。 、 晋·干宝《搜神记》-分其汤肉葬之。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而卒葬之。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以衣冠葬之。
【组词】
葬堂、 葬式、 葬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