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21:4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21:48:03
“信口胡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不加思索、随意地说出一些没有根据或不真实的话。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某人说话不经大脑,不负责任,或者故意编造谎言。
“信口胡说”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言辞真实性和责任感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但其核心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言辞的真诚和可信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信口胡说”这个词汇在社会交往中具有警示作用,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不诚实和不可靠的行为。它可能会引起听者的不信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有人因为信口胡说而失去了他人的信任,这让我意识到言辞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信口胡说”融入到对虚伪言行的讽刺中:
信口胡说者,言不由衷,
谎言编织网,自缚其中。
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但周围的人都在摇头,表示不相信他的话。这种场景可以与“信口胡说”联系起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ooting from the hip”或“talking out of turn”,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不经思考就说话的意思。
“信口胡说”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说话时要负责任,确保言辞的真实性和适当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对于提升沟通技巧和建立信任至关重要。
若说有君有长时用敬,则无君无亲无长之时,将不敬乎?都不思量,只是信口胡说。
崇祯脸色大变,怒气填胸,问道:“陈新甲可知道谢升在朝房~?”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3.
【胡】
(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引证】
《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胡,牛顄垂也。 、 《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狼跋其胡。 、 《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
【组词】
胡髯朗、 胡皱、 胡袋
4.
【说】
古语的读法。 同: 悦
【引证】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策·魏策》-秦王不说。 、 《韩非子·内诸说上》-宣王说之。 、 《韩非子·五蠹》-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